家庭觀賞魚飼養的4個誤區
水族寵物是很多人養寵的首選,主要指三大品系,即溫帶淡水觀賞魚、熱帶淡水觀賞魚和熱帶海水觀賞魚。溫帶淡水觀賞魚主要有中國金魚、日本錦鯉等等,來自中國和日本等地。熱帶淡水觀賞魚主要有神仙魚、龍魚等等,來自于熱帶和亞熱帶等地。海水觀賞魚主要有魔鬼魚、皇帝神仙等,重要來自印度洋、太平洋中的珊瑚礁水域等。
無論是什么品種的觀賞魚,都需要有正確的飼養方法。以下來披露家庭觀賞魚飼養的四大誤區,請各位養家注意:
誤區一:輕視水質的重要性
【飼養方法】
水的好壞對觀賞魚的飼養是非常重要的,但這卻被很多養家輕視。首先淡水魚的飼養用水可以從多方面地得到,這比海水魚好得多。一般自來水、河水、井水、湖水,只要清潔無污染,經過處理后都可以養魚。現在大多數飼養者都采用方便易得、清潔衛生的自來水作為飼養淡水魚的首選,自來水近乎中性,更適合飼養熱帶淡水魚。飼養海水觀賞魚,可以購買海鹽來勾兌海水。一般一年換次水,每次只需換1/3就行了,關鍵是水質和鹽度的控制,鹽度大致在1.020%~1.023%之間。
而海水觀賞魚所需的硬度,一般保持在7-9DH。海水硬度的測量一般可以通過專門的試劑來測量,海水的硬度與酸堿度密切相關。
誤區二:僅用單種飼料喂養
【飼養方法】
投餌是飼養觀賞魚的一大學問,而很多養家因為貪圖方便,常常都只用一種飼料來喂養,但靈活搭配飼料來喂養會對觀賞魚的健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觀賞魚的餌料的種類很多,概括的分為天然餌料和人工餌料兩大類。
天然餌料包括活餌與其冷凍或干燥制品:活餌有水蚤、血蟲、豐年蝦、絲蚯蚓、小河蝦、面包蟲、蠶蛹等,對觀賞魚而言,活餌是最好的食物和營養來源。
但是活餌也存在許多缺點:(1)不易長時間保存;(2)容易夾帶寄生蟲和細菌;(3)活餌的來源和供給不能被保證;(4)長期單獨使用某一種生餌,容易造成魚體營養上的不平衡,導致生病或死亡。 人工飼料包括薄片飼料和膨化飼料兩種。
人工飼料與天然餌料相比,優越性主要有:(1)來源穩定,可四季連續供應,而且免除了動用大量人力去撈魚蟲之苦,降低成本;(2)可按營養需要調整,滿足了觀賞魚不同階段的需要;(3)可根據季節變化添加藥物,防治魚病;(4)可人為添加生物色素,使魚體色素加深,提高魚體觀賞價值;(5)散投后,在水面漂浮一小會兒,然后才快慢不等地下沉。這樣就兼顧到了不同活動進食區域的魚類,可以說是一種全方位的魚食。
誤區三:放養數量盲目貪多
【飼養方法】
不少養家在小小的缸里擠了數十尾的魚,使得原本已經不是很強的過濾系統更是不堪負荷,結果常是買了新魚,就會死了舊魚或是新魚一入缸不久就陣亡。
常用的經驗是,如在長為40厘米、寬25厘米、高30厘米的容器內,可飼養5~7厘米長的小金魚6 ~8尾。如直徑為26厘米、高為13厘米的圓形玻璃缸,可養4~6厘米的小金魚4~6尾。
從觀賞角度講,水族箱里如魚放養得太少,就顯得空蕩;如果放養太多,則又顯得擁擠。理論上對魚的飼養密度的定義為:每噸水飼養的魚類重量,一般來說小型觀賞魚每噸水可以飼養1公斤魚。
當然,這些放養密度只是參考數字,還要看水溫的高低、魚體的強弱和水質的好壞來決定,不能機械行事。
放養密度和魚的品種、大小、水體生態條件、有無充氧設備及換水次數等日常管理工作有密切的關系。
誤區四:不同品種錯誤混養
【飼養方法】
很多養家為了視覺效果,通常忽略各種魚本來的習性,而將它們都混養在同一個魚缸里,但其實不同品種的觀賞魚具有不同的生活習性,對水的深度也有不同的要求和適應范圍。
例如,金絲魚、金銀帶魚、斑馬魚、紅尾玻璃魚、藍三角魚、五彩金鳳魚喜歡在上層水域活動;虎皮魚、拐棍魚、金鼓魚等喜歡在中層水域活動。紅綠燈魚、鼠類魚、扯旗魚、各種鳳凰魚又都喜歡在水底層活動。 如果在選擇魚種混養搭配時,能注意選擇喜歡在不同水域層次的魚來混養,則可科學地利用水中的空間,可得其所,也有益于觀賞。
具體品種搭配時,還應注意以下事項:
1、各種孔雀魚、劍尾魚、月光魚及瑪麗魚是最適合混養的品種,它們性情溫和,不會攻擊其他魚類,凡是不會傷害它們的各種小型觀賞魚都能與它們混養。
2、七彩神仙魚有吞食小型魚的習性,故不宜與其他小型魚類混養。
3、鲇科魚種的鼠魚類大多喜歡在水的底層活動,可混養在水族箱中,不僅可作為水族箱的“清潔工”,還可以增加觀賞效果。
4、脂鯉科中的魚類品種繁多,體型不一,適合混養的是紅綠燈魚、黑裙魚、玻璃扯旗魚等一些體型較小的魚類。
5、小型河豚魚都是不宜和其他魚混養的,因為小型河豚魚會攻擊其他魚類的魚鰭,而大型河豚魚則會吞食別的魚。
相關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