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魚養殖技術
發布日期:2021-09-15
養殖方法
苗種放養
放養種類有鯉魚、草魚、非鯽、鯽魚、胡子鲇、泥鰍等。冬閑田水較深,也可養鰱魚、鳙魚。可單養或混養。一般稻田水淺,混養時種類不宜過多,以鯉或草魚為主,搭配鯽或胡子鲇等。魚種放養量隨稻魚結合方式、魚的種類和投餌與否等而有較大變化。例如以夏花培育魚種時,每公頃放魚種15000~30 000尾;飼養食用魚時,每公頃放魚種2250~6000尾; 投餌者取高限,粗放養殖取低限; 用大溝溜稻田養魚,放養密度可適當加大。利用冬閑田培育"夏花",每公頃放魚苗30萬~60萬尾,放養前10~15天稻田要用生石灰消毒。
飼養管理
稻田養魚除攝食田中的天然餌料外,為提高魚產量,還需適當投餌。一般在插秧后20~30天開始投餌,如放養1齡魚種且密度較大時,放養后即投餌。將餌料投在魚溜或魚溝內,每天上午8~9時或下午3~4時投喂一次,投餌量視魚的攝食和生長情況而定。此外,也可施少量糞肥或混合堆肥,繁殖天然餌料。但施肥量要加以控制,以免引起水稻貪青倒伏,影響稻谷產量。
日常管理主要是經常巡視田埂及檢查攔魚網柵,防止漏水和溢水逃魚,特別是大雨天要及時排水,注意清除堵塞網柵的雜物,保持排水暢通; 發現田埂上的鼠洞和黃鱔洞,應隨時堵塞。并在可能情況下,盡量加深水位,以照顧魚類的需要。一般秧苗分蘗期淺灌,稻田中保持3~6厘米的水層,水稻孕穗后需水量大,同時魚種也已長大,水層保持8~12厘米或更深些。水稻收割后如繼續養魚,水位應再加深。捕撈時要在晚間放水,速度要慢。
相關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