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帶養殖的海帶養成
發布日期:2023-10-07
1、底質:以平坦的泥底或泥砂底為好,便于打樁下橛。如巖礁底質只能下石砣代橛。
2、水深:大干潮線下3-5米。
3、風浪和水流:風浪較小,潮流暢通的海區為宜。養殖區朝向以南或東南向為好。
4、透明度:海帶靠光照而長,因此,養殖海區以透明度大為宜。渾水區養殖海帶只能采用淺水層平養以增強光照。
5、水質:以肥水區為好。但切忌在被工農業廢水污染的水域中養殖海帶。 1、筏式種類:北方清水區采用單式筏,這種浮筏抗風浪能力強,管理操作方便。浙江渾水區多采用方架式養殖,這種筏式雖受風浪阻力較大,但能淺水平養增強光照。在風浪較大的渾水區宜采用軟聯合,以防倒架。
2、設筏要求:(1)方向:養殖筏的方向設置不但和筏身的安全相關,而且關系到海帶的受光狀況和海帶的相互間纏繞問題。養殖筏的設置要盡可能做到橫流或順流。如在流向不規則的海區設筏,則要按主流軸的方向設筏。(2)浮綆長度:浮綆長度要根據養殖區的風流大小,潮流緩急和綆繩的質量來定,一般以40-60米范圍內為宜。成手浮綆長度一般為30-40米。(3)樁綆的長度:一般以大潮汛期高潮位水深的2倍,樁綆與海底呈30度角。如浪大流急海區則應加長到2.5-3倍高潮水深度。(4)樁頭:泥砂質底可采用竹樁或樹樁,樁長2.5-3米,在樁的頂端部綁倒刺樁以增強抗拉力。總之,養殖筏的設置要做到生產安全,采光合理和操作方便。 海帶養成方式有垂養和平養兩種,北方海區多采用垂養式,浙江渾水區多采用平養式。本文以平養式來敘述。
1、分苗:把經過暫養后附著在育苗器上的密集小苗剔下來,分散夾到養成的苗繩上稱分苗。分苗能改善海帶的生長環境,促進海帶的快速生長。(1)分苗規格和時間、出庫幼苗經20天左右下海暫養后一般體長達到8-10厘米以上時即可開始分苗。分苗早雖有利于海帶的生長,但過早分苗由于幼苗規格小,柄部太短,夾苗操作不方便,不但脫苗率高,而且容易夾在幼苗的生長部而影響分苗后海帶的生長。一般分苗規格以10-12厘米為宜。我市海帶分苗一般在12月中旬開始,要求在1月底前結束。(2)夾苗方式:有單夾和簇夾兩種。單夾操作方便,即在苗繩上每相隔3-4厘米夾1棵海帶苗;簇夾以2-3棵苗為一簇、每隔5-6厘米夾一簇,簇夾雖有利于海帶生長部間相互遮蔭促長,但操作不易,脫苗率高。生產上多采用單夾。(3)提高分苗質量措施:提高分苗質量措施:提高分苗質量的關鍵是不損傷小苗,減少苗子露空時間,當天剔下的苗子要當天夾,當天掛下海,海帶假根要夾在苗繩中心部位,防止苗脫落和夾住生長部;苗在采掛運輸過程中,要避免日曬,堅持濕潤。
2、養成期的管理工作。(1)調節水層:光照強弱直接影響海帶的生長和病害發生,因此,隨時調節養殖水層是整個養成期的中心工作。一般剛夾苗分養的海帶應掛得深一些,隨著小苗的復原和生長養殖水層要逐步往上提;凹凸期海帶對光照要求比薄嫩期低,養殖水層應深一些;厚成期海帶光照要求最強,養殖水層應淺一些;持續陰雨天養殖水層應淺一些,但港灣區養殖海帶應適當掛得深一些,以免由于淡水大量注入,比重驟降而引起海帶泡爛病的發生。(2)安全檢查:安全檢查是養成期另一日常管理工作,要經常檢查浮綆、樁綆是否有磨損,養殖架是否牢固、海帶是否有纏繞等。 1、點狀白爛病。主要發生在凹凸期和薄嫩期海帶。(1)癥狀:先從葉片中部葉緣或梢部出現一些不規則的小白點,逐漸增加擴大使葉片腐爛成白色的圓孔,嚴重時會使整個葉片爛掉。(2)病因:主要是光照突然增強使海帶葉片上局部活力弱的細胞適應不了而出現局部壞死。點狀白爛病多發生在淺水緩流養殖區。(3)防治措施:從調節光照入手,在連續晴天溫度上升時,適當降低養殖水層,同時,改善養殖環境,保證海流暢通。
2、綠爛病。整個養殖期都會發生,但主要發生在暫養期的幼苗和剛分苗放養的海帶。(1)癥狀:先從葉片梢部邊緣變綠、變軟,或出現綠色斑點,逐步蔓延至整個葉片并發生腐爛。(2)病因:主要是海帶放養密度過高,或長期陰雨多霧、或水層掛得過深,光照不足引起。(3)防治措施:調節養殖水層、擴大苗繩間距、或切尖間收以增加光照,提高藻體生活力。
3、白爛病。主要發生在養殖中后期,以厚成期海帶為多。(1)癥狀:開始時藻體尖梢部出現由褐變黃,并由尖梢部向葉片基部、由葉緣向中部蔓延,最后整個藻體發白腐爛脫落。(2)病因:由于光照過強和長期缺肥所致。(3)防治措施:應以防為生,注意養殖海區的合理布局,保持水流暢通和適時調節光照。對已發生白爛病的海帶要采取間收疏養,追施肥料和切尖洗刷等措施。
4、泡爛病。主要發生在漂浮干露的海帶遭雨淋后,或雨季有大量淡水注入的港灣區海帶。(1)癥狀:葉片上出現許多水泡,繼后變綠腐爛,形成孔洞。(2)病因:由于淡水注入,藻體因滲透壓急劇變化出現水泡,招致細菌感染而發綠腐爛。(3)防治措施:不要讓海帶漂浮露空遭雨淋,在大雨期要降低養殖水層。
相關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