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日常管理要點是什么
發布日期:2022-09-13
海水養殖是利用淺海、灘涂、港灣、圍塘等海域進行飼養和繁殖海產經濟動植物的生產方式,是人類定向利用海洋生物資源、發展海洋水產業的重要途徑之一。
夏秋交替,天氣變化大,這對
海水養殖來說是一場很大的考驗,如果池塘管理措施稍有不當,就有可能產生一系列問題。海水養殖后期池塘管理如何防缺氧、防水變、防底變、防細菌性疾病是海水養殖成功的關鍵。
一、防缺氧
池塘氧氣的消耗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水產養殖動物規格逐漸增大,耗氧量增加。
2、大量肥水、過量投喂,池塘底部有機質積累過多,易造成氨氮、硫化物超標,導致底熱、發酵,加重耗氧。
3、進入秋季,早晚溫度低,中午溫度高,易造成池塘溶解氧上下分層,上層溶解氧高,下層溶解氧不足,氧債積累。
4、遇到惡劣天氣(白天刮南風,夜間刮北風),短時間內池水強烈對流,池底大量有機質上翻,加快池塘溶解氧消耗,易造成急性缺氧。
海水動物養殖后期管理好池塘溶氧非常關鍵,可以說充足溶氧是成功養殖的基礎。肥水、喂料采取少量多次原則,并且經常查看料臺,避免投喂過多,污染池底。同時定期或實時監測池塘溶解氧,增加增氧機,打破水體分層現象。
對于有缺氧癥狀的池塘,果斷采取措施增氧,包括多開增氧機、加大換水量、必要時藥物輔助增氧,多管齊下,保證溶解氧供應。
二、防水變
養殖后期會出現水質混濁、發黃、發暗、發綠、發紅等現象,其中水質發紅最常見,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1、大量的殘餌、排泄物等在池底的無氧分解。
2、養殖池水太深,與增氧能力脫級,造成底層溶氧不足,容易發臭。
3、頻繁的換、排水使池塘中礦物質和微量元素流失,造成池底沙漠化。
4、池水常使用化學藥物消毒,對有益微生物構成危害,失去生態平衡,塘底的自凈能力喪失,造成池底惡化。
5、水質廋或藻類老化的池塘,藻類光合作用差,溶氧低,有害物質將降解速度慢,底泥容易發臭。
海水動物養殖后期,穩定是第一位的,任何一次水變,都可能對養殖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所以在日常管理當中的每一個環節,都要謹小慎微,安全平穩的度過高溫期才是養殖成功的保障。
一方面是防水變的發生,高溫季節慎重進水,如果一定要進水,則每次進水前帶水樣到藥店檢測水質指標,符合養殖標準方可進水。
另一方面是防水變發生后對海水養殖動物造成毀滅性的打擊,發生水紅現象時,實時監測池塘溶解氧含量,遵循先增氧,再改底,再解毒的步驟,循序漸進處理,切不可直接殺滅,如此可降低泛塘的風險。
三、防底變
海水養殖池塘底質變壞的判斷方法:
1、池邊的角落有大量黃褐色泡沫,有異味,不易散開。
2、水質變得濃稠,風吹過水面出現細密的水紋。
3、亞硝酸鹽含量升高
相關標簽: